Saturday, May 22, 2010

人生健康快樂平安就好

誰為我們穿上最後一件唐衫?趁著能動時,到處遊山玩水走走吧。

各位老友,請細看這篇文章,立論很正確,對我們來說, 是不久的事,人生健康快樂平安就好!!

玉婆伊麗莎白泰勒終於和她的「小」丈夫賴瑞分手了,付出的贍養費是一千兩百萬美元。
「天哪,我三輩子也賺不了這麼多!」許多聽說的人,都叫了起來。

其實這跟美國著名的性感模特兒安娜,下嫁大她六十歲的石油大亨霍華,一年之後所得到的遺產相比,真是小巫見大巫,單安娜的訂婚鑽戒,就是廿二克拉,更甭說那高達五億多美金的遺產了。

更離譜的是「香奈兒」創業人香奈兒,七十多歲愛上只有她三分之一大的男管家米霍泹, 不但送他去瑞士減肥,為他買新車新房,讓他管理珠寶部門,更把香奈兒公司給了他。香奈兒值多少?沒人知道,只曉得! 當時一年賺的錢,就達到一億六千萬美金。

多妙啊!這些「老人家」為什麼都「頭殼壞去」? 他們竟想不到那些「小男生」、「小女生」可能圖謀他們的財產?當然也永遠不會有承認嫁娶「老夫」、「老妻」是為了利,玉婆的小丈夫說他娶麗莎,是為了保護她,跟她共創戒酒之後的新生,安娜也表示他是真愛這位提拔她的長者,視他如兄、如父,還打算跟八十九歲的老丈夫生個孩子,米霍泹更貼心了,他說如果香奈兒哪天真老不能動,他絕不會讓人把香奈兒送去安養院,而要帶她去自己的家鄉,跟他的父母同住,一起安享餘生。

大概那些「老人家」就被那甜語蜜語哄得輕飄飄了,飄上雲端,飄得見不到人間的真相,甚至飄得遠離了他們親戚、朋友,可不是嗎?當年老的父親、母親,突然宣布要尋第二春,嫁娶個小得可以作孫子女的人的時候,有幾個親人能不抓狂?

只是,俗語說得好:「天要打雷,娘要改嫁」,又有幾個人管得了?那個老人家硬是再度走過了紅地毯,花一扔,把子子孫孫全甩在背後,他們進入了另一個世界,一個由那小男生、小女生編織的世界,帶著他們的偌大財產躲了起來。

就算他們不想躲,也得躲!兒女排擠、朋友鄙視、親戚冷眼,大家一起排斥那個天外飛來的「陰謀家」、「小賤人」,也一起痛恨這個「老不修」、「老糊塗」,硬是把一對新人,擠到另一個世界去。

但是,讓我們仔細想想,當老人家能在風燭殘年,一片蕭瑟中,再找到些色彩,感染些青春,我們不是應該為他高興嗎?有人能貼身照顧他了,而且那人又年輕、又健壯,足以扶持這些走不穩的老人家,這豈不是更能讓子女放心嗎?

可是,為什麼世人總以「利」的眼光,看他們的世界?連鄧麗君生前花多少錢,為她的法國小男朋友買照相機,甚至死後的遺產,是否落入那男生的手中,都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。

大家怎不想想,在她面對年華的逝去和空閨寂寞的時候,是誰走進她的生活,走進她的心,也有 鄧麗君的朋友談到她和小男朋友爭執時,總是她先「下氣」,好像受了許多委屈,或在事後猜測可能兩個人先吵架,男孩子負氣出走,扔下氣得氣喘發作的女朋友,才造成悲劇。

問題是,她為什麼先「下氣」,她為什麼會那麼善待「他」?她又是帶著誰,一起去了泰國清邁?那是因為愛!這世上有許多愛,像是父母愛、兄弟愛、朋友愛,那些愛都很偉大,但我們也不能不承認~~沒有一種愛能取代男女間?

只是,大家常犯一個錯,認為年歲大了、名氣響了,就該成為聖人,被高高地供著,他們不再能有七情六慾,大家也似乎認定,只要年歲相差太多,戀愛就是假的,那年輕的一方,必定有所圖謀,打算把老的害死。

多年前,我熟識的一位老教授,七十多歲打算再婚,娶個小他三十多歲的女子,親朋故舊群起反對時,老教授說得妙:「你們只想她可能把我害了,怎不想想,她年紀輕輕、漂漂亮亮、自自由由,現在被我拖累,是我把他害了的!」

據說國畫大師黃君璧年近花甲,又娶小他三十歲的容羨餘女士為妻時,也有許多人反對,只是三十多年來,只見年輕的黃師母! ,放下自己的事業,守在老人的身邊,展紙、磨墨、送飯,送藥、頭髮白了、青春去了,而當黃老師九十五歲逝世之後不過半年,還在為老人帶孝拭淚的「她」也死了。

大家都說黃師母弄了不少錢,也見過許多畫款直接進入師母的腰包,可是當黃 老師逝世那天,我看到在三總哭昏過去的白髮師母,又在不久聽說她得了絕症之後,我常想這三十多年來,是她搜刮了黃老師,還是黃老師全靠了她?

當然,我們可以說那些只伺候老人幾年的才是真佔便宜的人,但也讓我們想想,當老人到了那個年歲他們父母已經死了;年輕時跟他們一起玩的朋友,已經老了;就算還有最愛他們的子女,也可能忙於自己的家庭和事業,真正在那燭火熄滅之前,伸出雙手護著,免得風吹熄的是誰?真正守在老人身邊,為他送過尿壺、蓋上被子、甚至為他讀書、讀報,把他像孩子一樣呵護,哄他入睡的又是誰?

許多年前,讀到陳薇女士寫的《魏三爺與我》,那是一段引人議論的戀情~~一位老人家,一個小女孩,在車站邂逅,老人幫助小女孩,送她回家,又幫助失去雙親的小女孩走出塵埃,小女孩成了老人的女傭、學生、愛人,為他生了孩子。

有人很不諒解魏景蒙,認為他老而無德,也有人很同情這份緣,認為老人在喪妻後,終於能得到慰藉,有人從「情」看,有人從「理」看,有人從「錢」看,也有人從「慾」看這個老少配,我不予評論,我只記得陳薇在〈刻骨銘心憶景蒙〉中的一段話:「我接到報喪的消息,趕緊拿了你最喜愛的唐山裝趕到醫院,把你從床上抱起,擁在懷裡為你更衣...」

戀戀風塵幾十年,當我們有一天老了,我們最愛的伴侶說不定先走了;我們最愛的孩子或許遠遊了;我們最要好的朋友都動不了啦,是誰,為我們穿上最後一件唐衫?

早點知道人生會更好

本書作者透過一萬五仟人所推薦的五百位有智慧的長者(六十歲以上),訪談其中的兩百三十五位而寫下此書。原本作者設定長者為五十歲以上(作者剛好四十九歲),但經過訪談發現,五十歲跟六十歲的長者在心態上還是有所差別的,五十歲感覺還像是現在進行式,而六十歲的人,才會開始「回顧自己的人生」,歲數的神秘數字對人們心理還是有一定程度的影響。譬如,孔子的:「三十而立、四十而不惑、五十而知天命、六十而耳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,這樣的歷程在智者如孔子來說應是比一般人早的。孔子五十而知天命,而在本書所採樣的北美的「長老」,顯然是要到六十歲才比較能夠知天命。以我目前的進度來看,到了37歲才有「立」的感覺,到了四十歲要達到「不惑」的境界,可能還需要再加把勁。

這本書所揭露的「五個你在死前必須知道的一件事:『忠於自我』、『不要有遺憾』、『學會愛人』、『活在當下』、『施比受有福」這些事,年輕的我們很容易就忽略,這些都是「老生常談」,但是,我漸漸發現越是「老生常談」的事,有時候越不容易去「實踐」。你會發現:「這些事情我早就知道了」,而問題在於:「你有做到任何一點嗎?」你知道要對家人好一點,但你是否常常跟家人吵架?你知道要多花點時間陪陪家人,但你是不是常常只顧著工作,下班只顧著看電視?忽略了你身邊親愛的人?「老生常談之所以老套就是因為大家都做不到」全世界最有名的汽車銷售員喬吉拉的銷售術是:「只要不斷發名片就能成功」,聽起來容易,問題是「你試過嗎?大部分人都不去做,去做的人就成功了。

有些事情年輕的你可能真的無法體會,你可以嘗試將自己當作只有半年可活(或是想像老年的自己),你大概就比較能夠有所體會,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,當遇到人生重要的決擇時,試著喚醒心中的老年的自己,你可能可以做出更適當的決定。

以下我所摘錄的重點越是讓你覺得「老生常談」,你越是要深思,你做不做得到:

「人類最渴求的兩件事:追求人生的『幸福』和『意義』。」

「第一個秘密:忠於自我—忠於內心深處的那個我,並且活得有目標。」

「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條自己最嚮往的道路,如果我們跟著那條路走,最後就會看見幸福。」

活得有目標,自問三個關鍵問題:「一、我有沒有跟隨自己的心,忠於自我?二、我的人生有沒有專注在我覺得真正重要的事上面?三、我現在的樣子符不符合我想當的那個人?」

常常自省:「一、我今天是『累得好愉快』,還是『累得不滿足』?二、如果是『累得好愉快』,是為什麼?如果是『累得不滿足』,又是為什麼?三、如果我希望明天過得不一樣,我該做哪些事?」

「永遠都不要停止問自己有沒有跟隨自己的心,要時常自省目前的生活是不是你想要的。」

「如果有什麼事是你很想做的,那就趕快做!如果你跟隨自己的心、忠於自我,你想做的事就會實現。」

「第二個秘密:不要有遺憾—如果我們想要人生沒有遺憾,就必須鼓起勇氣朝我們希望的方向前進,而不是設法規避心中的恐懼;如果我們想要人生不要有遺憾,就必須學會接受,人生不如意之事,時常八九」

「我們稱為『失敗』的東西,往往能讓我們學到最多經驗。」

「多冒點險:心理上的冒險,你會希望自己多冒點險去追求自己這輩子真正想要的東西。」

「覺得自己的人生幾乎沒有遺憾,是因為他們用不同的態度去面對遺憾。」

「他們拒絕讓自己被挫敗擊倒。」

「第三個秘密:學會愛人—最重要的並不是懂得感謝別人對我們的愛,而是學會把愛分給別人。」

「愛是一種選擇,選擇當個有愛的人。當我決定成為一個有愛的人,而不是找愛的人時,我整個人就有所轉變。」

「這些被公認為瞭解人生幸福和意義的人,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自己的腦裡種植花朵。」
「我們心中的想法對我們看待事物的眼光有很大的影響。」
「把愛的關係排在生活的第一順位。」
「能夠用心經營人際關係的人,通常都很快樂。」
「如果你的人生有愛,還有一份讓你覺得有意義的工作,你就會覺得幸福。」
「有時候,你會很容易忘記用尊重的態度對待你愛的人,而這是所有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一環。」
「必須用平等的立場把另一半當作缺一不可的好搭檔。」
「如果你的人生有愛,你就會感到幸福。」

「如果我們能夠學會去愛,用心關懷我們每天遇到的人,我們在無形中就實踐了做人的核心價值,因為自己的存在,而讓這個世界更美好。」

「第四個秘密:活在當下—活在當下的意思,並不是只要我們學會面對人生的每一秒鐘,他有更深的涵意,而我在這些生命智者身上看到的核心涵意就是:把每一天當作一份從天而降的禮物。」天上掉下來的禮物^_^

作者結束訪談後所做的改變:「我每天早上起床後,便開始利用一些時間冥想,我感謝自己今天還活著,期許自己接下來一整天都能夠用心生活。在每天結束前,我也會再冥想一次,感謝當日所發生的美好事物。」

「擔心未來只確定會有一個結果:減少我們此刻的快樂。」「擔憂從不會減輕明天的哀傷,但一定會減少今天的快樂!」

「相信我們自己才是自己悲喜的主人。」
「所有的正面情緒都是自己決定的,並不是外在世界幫我決定的。」
「感激不只是一種態度,更是一種重要的生活哲學。」
「我們都無法掌控事情的發展,但我們能夠控制自己的反應,也能夠選擇用心生活,用感恩的心認真面對每一天。」

「第五個秘密:施比受更有福—人生最重要的是你踏過的足跡,整條路因為你來過而有所不同。」

「付出最多的人擁有最大的快樂。」
「真正快樂的人是付出的人,不是接受的人。」
「我們都能夠選擇付出,選擇用和善的方式待人。我們都有能力選擇去愛人、選擇對人慷慨一點,讓這個世界因為我們而變得更美好。」
「我們都有影響力,只是當下我們未必知道。」
「最快樂的人就是無私的人。」

「如果你不開心,你應該想辦法找機會幫別人忙。如果你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,你只會越來越不開心,但如果你有機會幫別人忙,你的心情自然就會變好。快樂,來自於幫忙和關懷。」

「快樂的人並不怕死。怕的是沒有盡情生活。」
「只要開始,永遠都不嫌晚。」
「重要不在我們何時發現這些秘密,而是我們確實發現這些秘密;當我們瞭解並實踐這些秘密,我們的人生就會開始改變。」

「種樹的最好時機是二十年前,第二個機會是今天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