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April 21, 2010

人生得失總是零【學習電子報】

作者﹕何權峰(暢銷心靈文學作家)

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事情,總是有一得必有一失。愛情能夠給你歡樂,但它同時也給你痛苦;財富可以給你享受,但它也會帶來苦惱;成功使你快樂,但是當失敗之後,痛苦將變得強烈而無法忍受。

如果你期待某件東西,而你得到了,那是一種快樂。然而相對地,當你失去的時候也會感受到等量的悲傷。得到時是八分快樂,失去也會有八分的痛苦,那個總數幾乎是一樣的。

有人得到了財富,卻可能失去了健康、家庭或感情;而有人在事業和成就少了三分,則在生活品質、身體健康或時間自由方面多得到三分。有些東西看似不公,如果你細想下去,其實是公平的。

有人認為有錢人比較快樂,這是錯的。一個窮人用幾百塊就能得到的快樂,等他有錢後,可能要花幾萬塊,甚至幾十萬才能得到同等的快樂。

當你口味越重,那些東西的口感就越差;當你錢越多,那些錢的價值就越小;當你肚子很餓的時候,給你一顆饅頭那是美味,但當你吃了五顆饅頭,你就會食不知味。

錢太多的人怕被偷被搶;房子太大的怕打掃;吃太多的怕胖,吃太好又怕死。你看,現在有錢人都吃些什麼,都在吃生菜水果、蕃薯,根莖五穀類,在喝牧草、小麥汁,這些其時都是以前窮苦人家或給動物吃的。

這讓我想起一則故事。有一隻狐狸,看見圍牆裏有一株葡萄,枝上結滿了誘人的果實,狐狸垂涎欲滴,牠四處尋找入口,終於發現一個小洞,可是洞太小了,牠的身體無法進入。

於是,牠在圍牆外絕食六天,餓瘦了自己,終於穿過了小洞,幸福地吃上了葡萄。可是後來牠發現吃得飽飽的身體,讓牠無法鑽到圍牆外,於是,又絕食六天,再次餓瘦了身體。

所以我說,那個總數是一樣的,不是嗎?

鼴鼠是一種寄居在下水道的老鼠。

一隻在大河附近,天天飲滔滔江水的鼴鼠,和一隻在下水道飲水的鼴鼠,並沒有兩樣。事實上,一隻小鼴鼠的腹中又容納得了多少水?飲水過量,除了撐死之外,又有何益?

即使我們擁有了全世界,我們也只能日食三餐,夜寐一床。就算你擁有一百張床,你也只能睡一張床;就算你擁有一千雙鞋,你也只能穿一雙。就算你可以點上一百道菜,但你能吃多少?最多就只能撐飽一個胃,不是嗎?

人來到人世本來就是來體驗的,每個人的財富地位或許有高低之分,但對快樂和幸福的體會並沒高低之別。只是有錢人的快樂比較複雜,窮人快樂比較單純,就只是這點差別。同時擁有幾個男人或女人,並不會比較單純一個的人還幸福。

當你是快樂時,悲傷便在一旁窺視;而當你是痛苦時,那隨之而來的就是歡樂。到了最後,你會發覺,每一樣都配得好好的,每一種痛苦與快樂,每一樣你所得到的和失去的,好的與壞的,到了最後,你仔細去算算看,加加減減之後,那個數字將會是一樣的。

或許有人早一點得到,有些人晚一點得到;有人先失去,有人晚失去,但那個總數將會一樣。你曾經有多少快樂,當你失去就會有多少悲傷。到了死亡每件事都會變成一樣。

死亡會讓一切都變得公平,在死亡當中,沒有富人或窮人之分,不會說有錢人死的比較舒服,窮人死的比較痛苦。死亡會顯露全部,它一直都是十。

有人得到十分,到他離開時候,他就必須失去十分,那將是「十分的痛苦」,這是絕對公平的。

有人得到三,有人得到七;得到三的,只要三分幸福,就可以得到七分快樂;得到七的,擁有七分幸福,卻只能得到三分快樂;有人先得到,有人後得到,有人什麼都沒得到。

先得到的可能先失去,後得到的後失去,沒得到的就不會失去。那個總數是一樣。所以,人生真的不必太計較,不必刻意去算計,只要去體驗就好。

摘自:《微笑,當生命陷落時》高寶出版提供

<報長 笑遊人間的話>:
  人生的得與失並不是那麼簡單就能分的清楚的,從古至今常有人因禍而得福,亦有人因得到而遭禍,以宗教的角度來面對人生,不因為得到而歡喜,因為它終將離你而去,不因為失去而悲傷,只因它原本就並不屬於您我,失去只不過是回歸虛無。

目前的財富、名聲、物質等各種事務,我們只是它短暫的擁有者,但有擁有就會有失去的一天,不要因為這一天的來臨而讓自己變的心灰意冷倍受打擊。

狐狸這一篇寓言故事雖然是想表達徒勞無功,但看在 笑遊人間眼裡,狐狸在吃葡萄這件事的結果雖然和開始時一樣,但換個角度想至少狐狸有享受過吃葡萄的樂趣,在往後的日子裡還能時時刻刻回味那段吃葡萄的美麗回憶。

雖然故事的開始與結果是相同的,但相信這件事卻能深深的烙印在狐狸的記憶之中。

人生即使到頭總是零,我們亦要珍惜知足現在的每一刻。

心中的佛光【學習電子報】

在自己心情最沮喪消沉的一段日子,偶然看到一則禪宗故事,看後心情豁然開朗,止不住自言一句--原來生活可以如此簡單過

有一個老和尚在垂暮之年,他想把自己的衣缽傳給一個弟子。

可他的眾多弟子中有三人悟禪極深,老和尚一時難以擇誰為傳人。

一個暮色蒼茫的傍晚,老和尚猜到自己的壽命將止,該到他決定繼承人的時候了。
他叫來三個弟子,吩咐他們出去各買一樣東西,看誰買的東西既便宜又能塞滿禪房。

老和尚給了弟子們各人一枚銅錢後,有兩個單子出去了,可是另外一個弟子卻端坐在老和尚身邊打禪,沒有行動。

不久,有一個弟子回來了。他告訴老和尚,他已買來了幾車的乾草,足可以添滿禪房了。

老和尚聽後,搖頭蹙眉,非常失望。

接著,另一個弟子也回來了。只見他從袖子中取出一支蠟燭,然後把蠟燭點燃。老和尚見狀,口念「阿彌陀佛」,臉上露出了非常滿意的神色。

這時,老和尚把目光盯向了他身旁的弟子。

只見那弟子起身,將銅錢還給老尚,雙手合十說:「師父,我買的東西就來了!」說完他吹熄蠟燭,禪房一片黑暗,那弟子將手指向門外說:「師父請看,弟子買的東西已經來了。」師徒背向門外望去,只見東半邊天上,一輪滿月剎那間從地平線上躍出,冉冉上升。金色的月光照進禪房,禪房裡灑滿光輝,一片通明。
老和尚警訝得半晌無語。禪房裡一時寂靜非常。

許久,老和尚才問打禪的弟子:「你何以想到此法?」

弟子雙掌合十卑恭著師父,說:「乾草固然能裝滿禪房,但卻使禪房不潔而黑暗,雖價廉而實平庸所為;蠟燭小如手指,不值一文,然燭光能充盈禪房,買燭者非上智而不能為也!」

弟子沉吟片刻,神情肅穆,繼續道:「月光既出,玉宇澄清,月光可謂九天中最無價之物!月光為何物?月明則天明;天明則地明,天明地明則心明;然佛明四宇,佛明我心,可見月光乃我佛也!今我不取一文得到我佛,只因我心中有佛光!」

老和尚聞言,脫下袈裟披在打禪的弟子身上:「你心中的佛光,乃上智中之至聰至慧者也!」

老和尚選到了傳人,我也悟出了生活的禪意--心中的佛光,誠如我們生活中的快樂美滿、幸福溫馨,乃至一切的真、善、美……

原來,只要我們心中裝有快樂、幸福……生活就會像月光毫無保留地普照我們的心裡,從而讓我們遠離煩惱、憂愁、沮喪、消極……。

Saturday, April 17, 2010

【學習電子報】竹子不會因為被風吹過,就永遠直不起腰來~

有一位在戶政事務所擔任櫃台受理工作的小姐,終日愁眉苦臉,幾乎可以說是得了「上班恐懼症」。

她有一個習慣,每當與洽公民眾發生爭執,挨了罵,受了氣,便在筆記簿上,寫一個小「忍」字,如果受的是大氣,就寫一個大「忍」字。

五年多下來,筆記簿裡填滿了大大小小的「忍」字,除了每天要揹負受氣的痛苦,還要揹負日漸增多的「忍」字重量,她終於揹出了病來。

一位前輩發現了她的病因,想出對症下藥的方法,「妳把之前的那本筆記簿丟掉,換一本新的,然後將每一頁分成左右二邊,左邊寫「刁民」,右邊寫「良民」。

工作時,若是遇上「刁民」,妳就在左邊寫個忍字,若是遇上「良民」,妳就把忍字給摃掉,沒有忍字可供摃掉時,便在右邊劃一個笑臉。

一個星期統計一次,看看是忍字比較多,還是笑臉比較多呢?」

她照著作,左邊忍字雖然不少,但全數被右邊的笑臉抵消,並多出了許多的笑臉。

她心境一轉:「原來,這個世界,令我歡喜的人比給我氣受的人還多呀!」

她一掃陰鬱,立即精神起來,她向自己挑戰,儘可能不寫忍字。

來的是好溝通的民眾,她就劃下一個小笑臉:不好溝通的民眾,即使使出渾身解數,非讓對方滿意不可,然後再劃下一個大笑臉。

久而久之,筆記簿裡全是笑臉,笑臉反應在她的臉上,也輝映在她的心底,病好了,人開心了,上班不再是沉重的負擔,工作變成是一件讓人既能獲至溫飽又可兼得快樂的喜事。

回復笑臉的她,聽說嫁給了一位富商,介紹人正是曾讓她氣得半死,最後卻被她服務到心花怒放的婆婆。

她婆婆到戶政事務所,逢人便得意的說:「現在,像這種有好臉色的媳婦,要到哪裡找呢?」

風來了,竹子的枝幹被風吹彎。
風走了,竹子又站得直直的,好像風沒來過一樣。
雲來了,在潭底留下一道影子。
雲走了,潭底乾乾淨淨的,好像雲沒來過一樣。


竹子不會因為被風吹過,就永遠直不起腰來。
清澈的潭水,也不會因為雲飄過,就永遠留住雲的影子。

同樣的,心胸寬大的人,不會因為別人兩句不禮貌的話,就颳起永遠的狂風巨浪,也不會因為別人不禮貌的行為,就在心底刻下無法磨滅的傷痕。像清澈的潭水一樣,雲過了,不留痕跡,像堅韌的竹子一樣,風過了,不留痕跡。

Thursday, April 01, 2010

這裡比較亮

夜裡,在沙漠的帳棚中,有個阿拉伯人掉了一根針;於是他拿著油燈在棚外找尋。

他在月光下找來找去,卻怎樣也找不著,覺得非常苦惱。
「你為什麼要在戶外找尋?」智者問他。
「因這裡比較亮,比較好找嘛。」他回答。
「但是針是掉在裡面,而不是外面呀。」
在正確地方找你要的東西,可也是一門學問呢。
你看到有人股票賺了好多錢,於是跟著去玩,但錢砸下去大半年,一顆心臟坐上雲霄飛車上上下下,結果卻是被套牢了,你的心被套牢了。
究其原因,不過就是因為「這裡比較亮嘛!」

你跟著大家去念自己其實並不喜歡的科系,每一天都在內心交戰,因為那是熱門的科系,比較實用、比較有名...,但真正的原因也許只是:「這裡比較亮嘛!」
許多人一看到流行的,「比較亮」的狀況,於是就朝著那個方向走去,好像可以在那種熱鬧裡找到溫暖,於是大家拚命去做大家都在做的事情,生怕自己落了單,一窩蜂去做直銷、減肥、除脂手術、吃威而鋼,卻忘了自己心靈越來越萎縮在某個黑暗角落。但努力打拚了好久,你茫然的感覺總是揮之不去,總是覺得自己還在尋尋覓覓。在人間輝煌與燈火闌珊的寂寞之間,你徘徊、掙扎,徒然的過了一年又一年。一直到有一剎那,你驀地回首。你發現屬於自己幸福藏那幽微之處,像一根金針在黑暗中發著微光,等著你輕輕一摸,將它拾回到自己手上。

法則一:一定有另一條路可以走。

如果你覺得自己與別人擠得研破血流,卻仍然沒有出頭,是否可以想一想,你真正潛能可能是在別的方向?你不必受到別人功成名就吸引,你的路與他們不同。你也不必陷入與他人競爭泥淖裡。與其分食眾人搶食的大餅,不如創造自己的大餅。這不一定導致辭職:你也可能在同樣職場,但卻生出新創意、獨特的風格、新的生活觀等。

法則二:找到你自己的「天命」(life's work)。

首先請你相信,上天創造了你,就賦予了你一個獨特的天賦。也許你必須奮鬥一段時間才能發掘出來,但這個天命一定存在。它使你的生命獨特,有意義,生出自信。做什麼事情讓你覺得快樂、滿足、廢寢忘食也不厭倦?什麼興趣在你心底浮浮沈沈了好幾年,卻總也沒有忘懷? 你是否能將這種滿足感和你工作結合? 如果你的天命能帶來名利,這很好。如果你的天命是去照顧家庭,或是不賺錢卻自得其樂的工作,那也很好。最重要的是你內心是否感覺舒暢,有自然的活力與滿足。

在夜晚的微光角落,不妨試試跟著內心真正的感覺去思考與行動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