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turday, August 29, 2009

只有你自己才能決定別人看你的眼光


美國科研人員進行過一項有趣的心理學實驗,名曰「傷痕實驗」。他們向參與其中的志願者宣稱,該實驗旨在觀察人們對身體有缺陷的陌生人作何反應,尤其是面部有傷痕的人。每位志願者都被安排在沒有鏡子的小房間裡,由好萊塢的專業化妝師在其左臉做出一道血肉模糊、觸目驚心的傷痕。

志願者被允許用一面小鏡子照照化妝的效果後,鏡子就被拿走了。關鍵的是最後一步,化妝師表示需要在傷痕表面再塗一層粉末,以防止它被不小心擦掉。實際上,化妝師用紙巾偷偷抹掉了化妝的痕跡。對此毫不知情的志願者,被派往各醫院的候診室,他們的任務就是觀察人們對其面部傷痕的反應。

規定的時間到了,返回的志願者竟無一例外地敘述了相同的感受——人們對他們比以往粗魯無理、不友好,而且總是盯著他們的臉看!可實際上,他們的臉上與往常並無二致,什麼也沒有不同;他們之所以得出那樣的結論,看來是錯誤的自我認知影響了他們的判斷

這真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實驗。原來,一個人內心怎樣看待自己,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樣的眼光。同時,這個實驗也從一個側面驗證了一句西方格言:「別人是以你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待你。」不是嗎?

一個從容的人,感受到的多是平和的眼光;一個自卑的人,感受到的多是歧視的眼光;一個和善的人,感受到的多是友好的眼光;一個叛逆的人,感受到的多是挑惕的眼光……。可以說,有什麼樣的內心世界,就有什麼樣的外界眼光。如此看來,一個人若是長期抱怨自己的處境冷漠、不公、缺少陽光,那就說明,真正出問題的,正是他自己的內心世界,是他對自我的認知出了偏差。這個時候,需要改變的,正是自己的內心;而內心的世界一旦改善,身外的處境必然隨之好轉。畢竟,在這個世界上,只有你自己,才能決定別人看你的眼光。

Friday, August 21, 2009

陰符經


盛神法五龍

盛神中有五氣,神為之長,心為之捨,得為之大﹔養神之所,歸諸道。道者,天地之始,一其紀也。物之所造,天之所生,包宏無形,化氣先天地而成,莫見其形,莫知其名,謂之神靈。故道者,神明之源,一其化端,是以德養五氣,心能得一,乃有其術。術者,心氣之道所由捨者,神乃為之使。九窮十二捨者,氣之門戶,心之總攝也。生受于天,謂之真人﹔真人者,與天為一。內修練而知之,謂之聖人﹔聖人者,以類知之。故人與生一出于物化。知類在窮,有所疑惑,通于心朮,心無其朮,必有不通。其通也,五氣得養,務在捨神,此謂之化。化有五氣者,志也、思也、神也、德也﹔神其一長也。靜和者,養氣。氣得其和,四者不衰。四邊威勢無不為,存而捨之,是謂神化。歸于身,謂之真人。真人者,同天而合道,執一而養萬類,懷天心,施德養,無為以包志慮思意而行威勢者也。士者通達之神盛,乃能養志。
養志法靈龜

養志者,心氣之思不達也。有所欲,志存而思之。志者,欲之使也。欲多則心散,心散則志衰,志衰則思不達。故心氣一則故不徨,欲不徨則志意不衰,志意不衰則思理達矣。理達則和通,和通則亂氣不煩于胸中,故內以養志,外以知人。養志則心通矣,知人則識分明矣。將欲用之于人,必先知其養氣志。知人氣盛衰,而養其志氣,察其所安,以知其所能。志不養,則心氣不固﹔心氣不固,則思慮不達﹔思慮不達,則志意不實。志意不實,則應對不猛﹔應對不猛,則志失而心氣虛﹔志失而心氣虛,則喪其神矣﹔神喪,則仿佛﹔仿佛,則參會不一。養志之始,務在安己﹔己安,則志意實堅﹔志意實堅,則威勢不分,神明常固守,乃能分之。

實意法騰蛇

實意者,氣之慮也。心欲安靜,慮欲深遠﹔心安靜則神策生,慮深遠則計謀成﹔神策生則志不可亂,計謀成則功不可間。意慮定則心遂安,心遂安則所行不錯,神自得矣。得則凝。識氣寄,奸邪得而倚之,詐謀得而惑之﹔言無由心矣。固信心朮守真一而不化,待人意率之交會,聽之候也。寄謀者,存亡之樞機。慮不會,則聽不審矣。候之不得,寄謀失矣。則意無所信,虛而無實。故寄謀之慮,務在實意﹔實意必從心朮始。無為而求,安靜五臟,和通六腑﹔精神魂魄固守不動,乃能內視反聽,定志慮之太虛,待神往來。以觀天地開辟,知萬物所造化,見陰陽之終始,原人事之政理。不出戶而知天下,不窺牖而見天道﹔不見而命,不行而至﹔是謂道知。以通神明,應于無方,而神宿矣。

分威法伏熊

分威者,神之覆也。故靜意固志,神歸其舍,則威覆盛矣。威覆盛,則內實堅﹔內實堅,則莫當﹔莫當,則能以分人之威而動其勢,如其天。以實取虛,以有取無,若以鎰稱銖。故動者必隨,唱者必和。撓其一指,觀其余次,動變見形,無能間者。審于唱和,以間見間,動變明而威可分也。將欲動變,必先養志以視間。知其固實者,自養也。讓己者,養人也。故神存兵亡,乃為知形勢。

散勢法鷙鳥

散勢者,神之使也。用之,必循間而動。威肅內盛,推間而行之,則勢散。夫散勢者,心虛志溢﹔意衰威失,精神不專,其言外而多變。故觀其志意,為度數,乃以揣說圖事,盡圓方,齊短長。無間則不散勢者,待間而動,動而勢分矣。故善思間者,必內精五氣,外視虛實,動而不失分散之實。動則隨其志意,知其計謀。勢者,利害之決,權變之威。勢敗者,不可神肅察也。

轉圖法猛獸

轉圓者,無窮之計也。無窮者,必有聖人之心,以原不測之智﹔以不測之智而通心術,而神道混沌為一。以變論萬類,說意無窮。智略計謀,各有形容,或圓或方,或陰或陽,或吉或凶,事類不同。故聖人懷此,用轉圓而求其合。故與造化者為始,動作無不包大道,以觀神明之域。天地無極,人事無窮,各以成其類﹔見其計謀,必知其吉凶成敗之所終。轉圓者,或轉而吉,或轉而凶,聖人以道,先知存亡,乃知轉圓而從方。圓者,所以合語﹔方者,所以錯事。轉化者,所以觀計謀﹔接物者,所以觀進退之意。皆見其會,乃為要結以接其說也。

損悅法靈蓍

損悅者,機危之決也。事有適然,物有成敗,機危之動,不可不察。故聖人以無為待有德,言察辭,合于事。悅者,知之也。損者,行之也。損之說之,物有不可者,聖人不為之辭。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,故辭不煩而心不虛,志不亂而意不邪。當其難易,而后為之謀﹔因自然之道以為實。圓者不行,方者不止,是謂大功。益之損之,皆為之辭。用分威散勢之權,以見其悅威,其機危乃為之決。故善損悅者,誓若決水于千仞之堤,轉圓石于萬仞之谷。而能行此者,形勢不得不然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