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March 03, 2011

<一張被刪的相片>

靜默~更顯心波盪漾~
剪不斷~理還亂~
惹人憐~卻堅強~


澄潤星眸~如嚴冬綻放的澹雅玫瑰~
擁抱晶瑩剔透的雨珠~
沉浸在...冷冽靜謐的凝香中~
隱約譜出...欲言又止的音符~
含蓄地~迷濛地~
一波逐一波地~
在耳際~勻勻迴盪~
彷彿傾訴那...不願人知的幽麗詩篇~
濃韻~甘醇~清雅~柳柔~~
如夏泉…沁人心靈~~
楚楚~依戀~不捨~想望~~
卻…晨曦撩繞~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<緣起>
兔年方始的某一天~元月最冷寒流籠罩~憂鬱的天空~瀰漫著有Fu的雨絲~佇足花園~隨性將鼻子俯向綻放的粉紅玫瑰~頓時被那消魂的凝香給勾住了~

勻飄~清郁~淡韻~
嫩雅~鮮放~難忘~

讚嘆之餘~方才領略~原來...聞花香也要挑對時機~
趁此...餘香猶存~

祝各位~
新的一年~芬芳飄溢~綿綿沁鼻~常湧欣怡~

Thursday, November 25, 2010

人生苦短,做自己最好(文/黃桐)

人生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,而不是在別人的嘴裡!

有一陣子,我迷上針對成人設計的樂高積木。

打開巨大的包裝盒,拿出裡面上千塊小零件,其中多數零件還不及我的指甲大小;然後依照積木附上的說明書,耐著性子把積木一塊塊安裝到正確的位置,一堆堆鬆散的零件,就會慢慢變成豪華的城堡、巨大的海盜船,甚至是電影<星際大戰>裡的戰艦……既有成就感,又能激起我的童心,實在太有趣了!

如果我們的人生,也能擁有一本「說明書」,指導我們該如何把所有看似瑣碎的事件逐一拼湊起來,最後完成名為「夢想」的成品,那該有多好?只是,這樣真的好玩嗎?會不會大家的人生,都變得好像做模型一樣,只要一只說明書在手,成品全都千篇一律?

當然這也是多想,因為人生是不可能有說明書的。這個道理人人都懂,然而,儘管如此,許多人卻還是不死心地,認為人生必定有一套值得依循、可以複製的「成功模式」──所以我們才會不斷「鞭策」自己求財、求權、求名;做父母的才會要求孩子當律師、醫師、會計師……彷彿如此一來,未來才可以得到「幸福的保證書」!然而在夜闌人靜的時候,我們心裡卻又會出現一個小小的聲音:「我是誰?我自己到哪裡去了呢?」

有一則故事是這樣的──有一天,有一隻甲蟲突然問蜈蚣:「我一直很好奇,你的腳這麼多,為什麼不會打結?」蜈蚣不知道該怎麼回答。只是,牠從那一刻開始,就不斷思索著這個問題,最後牠竟然忘了自己該怎麼走路!

許多人都像這隻蜈蚣一樣,因為「忘了自己」,而必須付出代價;更慘的是,我們都已經忘記該怎麼走路了,偏偏身旁還有太多聲音,忙著指揮我們「向左走!向右走!」

小時候,我始終不是一個能夠讓父母、老師「放心」的孩子。比起看課本,我更喜歡看漫畫、小說;比起坐在教室,我更喜歡望著窗外的小鳥發呆,或埋頭亂寫一通……長大後我「變本加厲」,喜歡往大家口中「落後、危險、不衛生」的國家跑;更讓大家瞠目結舌的是,有一年我居然辭掉福利好、薪水高的工作,宣稱「我要成為自由文字工作者」!

從小到大,每當我做出一些「怪事」,身旁愛我的家人、師長、朋友都會不停地規勸我,像是「你還有心情看漫畫?不怕考不上大學嗎?」、「為什麼你不去考公務員?這樣工作比較有保障!」、「辭掉這麼好的工作不做,你一定是瘋了!」……然而,也就是這些旁人眼中「不正常」的舉動,讓我的生命能保持想像力、創造力,因而能夠透過命運的牽引出書,幸運又僥倖地得到「暢銷作家」的頭銜。

直到如今,我仍不確定自己算不算「成功」,但我非常肯定的一件事是──至少,我很快樂!因為我的人生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,而不是在別人的嘴裡!

想追求快樂人生,沒什麼比做自己更重要的了。不過,要提醒大家的是,「做自己」絕不等於「放任自己」,更不等於「只要我喜歡,有什麼不可以」。

比爾‧蓋茲曾說:「夢想的價值是『零』,因為誰都可以做夢。」這句話的意思是,若我們空有夢想,卻不願意付出行動和努力,那麼這個夢想,永遠就只能停留在「夢想」階段,而不會成為「現實」。而這樣的夢想,是沒有絲毫價值的。

你的心中有什麼夢想?你希望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?這兩個問題,只有你自己可以回答,更只有你自己可以決定。現在就開始行動吧!找回那個「失落的自己」,其實永遠不嫌太遲!

Saturday, October 09, 2010

★☆★ o^_^o樹林裡的漪蝶 o^_^o ★☆★

<眼裏眉間>~~
<天真>~~<飛舞>~~<從容>~~<思念>~~

<你的眼神>~~
<雪之花>~<香水城>~<花瓣雨>~<城裡的月光>~~

<翅膀>~~
<依戀>~~<無可取代>~~
<離不開><最浪漫的事>~~

<假如>~~<你是你的><風箏>~~<堅持到底>~~
<飛的理由>~~<趁早><征服>~~

<走過><如煙往事>~~<沒那麼簡單>~~
<一念之間>~~<默默><收留>~~
<捨不得>~~<忘不了>~~<讓生命等候>~~

<命運>~~<就是這樣><執著>~~
<曲終人散>~~<無底洞>~~<空白格>~~

<最近>~~<勇敢><領悟>~~
<海闊天空>~~<一笑而過>~~<不必太在意>~~
<問自己>~~<沒什麼好怕>~~<過了就好>~~

<如今>~~
<夢醒了>~~<聽海的歌>~~
<月光下>~~<醉清風>~~

<看未來有什麼不一樣>~~
<風和日麗><等一個晴天>~~

Saturday, September 25, 2010

做人最高境界 ~ 厚道

做人最高境界 ~ 厚道謙卑的力量

「稻穗愈飽滿,腰彎得愈低」、「竹子愈高,竹尾彎得愈低」這些大自然的道理,講的正是「謙卑」的重要。因為謙卑,你會居安思危,你會小心翼翼,你會拼命學習,你也會努力改變。最後,你擔心的事會消弭不見,你的弱點也能補全,你意料不到的收穫也會在謙卑中獲得。只是愈在高峰,人愈不容易察覺謙卑的力量。

霸菱證券投顧公司總經理陳詩舜就指出,金融圈充滿大起大落,曾經睥睨一切,如今落魄失意的例子,可說俯拾皆是。他舉一位知名的金融新貴,靠著「向上管理」,頭銜一路竄升。對下屬極為傲慢的他,享受平步青雲的快感之餘,卻忘記自己已「掏空」多年奧援他的專業團隊。

當他隨跳槽水漲船高,隻身就任遭遇困難,才發現自己能力有限,但身邊已無人願意伸手協助,屢次被新老闆「請走」。後續工作轉換,更因reference check(背景調查),不斷栽在他過去得罪的人的負面評價裡,而一蹶不振。

厚道,做人更高境界

在謙卑之外,若能做到厚道,先一步替人著想、留餘地,才真正是跨越做人更高的境界。曾遭遇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,從公司因跳票瀕臨倒閉,到如今穀底翻身,稱霸台灣精密機械業的台中精機就是一個好的例子。經營超過50年,第二代接棒經營的台中精機總經理黃明和指出,早年客戶多是師徒相傳的黑手業,在工廠裡待了3年,就能出師自己創業。

黃明和的父親看這些年輕人在創業初期,難免資金短缺,總會大方地要他們先將設備拿去用,日後慢慢分期付款即可。甚至,有的下游經銷商沒錢進貨,他還會勸他們先把機器拿去賣,先賺了第一筆錢,才能打好基礎。

黃明和指出,由於父親總會替人著想,培養的許多客戶都是從第一代祖父輩開始,第二、第三代接手買新的機器,演變成關係深厚的三代交情。其中,還包含夫妻檔、兄弟檔、父子檔。

沒想到父親以厚道待人,後來竟救了黃明和與自己公司一命。黃明和回想8年前,受亞洲金融風暴波及,國產汽車、東隆五金陸續爆發地雷股危機,中部地區許多上市公司都垮了,台中精機也因財務槓桿過度操作,20億元融資遭銀行凍結,頓時陷入困境。

奇妙的是,當遭逢相同命運的同業如楊鐵,早已被協力廠商拉白布條、圍廠鬧上電視新聞,台中精機卻顯得異常平靜。不僅客戶沒有拋棄,協力廠照常提供零件,面對同業挖角,台中精機的高層主管沒有一個異動,一起度過了最艱難的階段。

黃明和心有所感地說,從此他深刻體會到「天助自助者」的道理。他強調,「自助」兩字,就是過去你所積的陰德,對他而言,也就是父親打下人情的基礎,讓大家願意信任,才能贏得東山再起的機會。

人生的做人課,不僅沒有文憑,也不可能畢業,連當過英國首相的邱吉爾都承認,自己到了65歲,才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。但不管是管理、領導、乃至於人生真正的成功與圓滿,沒有一項不是圍繞著「如何做人」。

這堂最重要、也最容易被忽視的課,您學好了嗎?

Saturday, June 12, 2010

簡單與複雜<網路文章>

桌上有一堆蘋果,人們並不在意這堆蘋果有多少,而是在意分到自己手裡的有多少;公司有一堆子事,人們並不在意這堆子事有多少,而是在意自己多做了多少。人類有大智慧,卻因為對得失斤斤計較,最後都變成了小聰明。

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其實很簡單,由於利益分配很複雜,才有了爾虞我詐,勾心鬥角。

人生之簡單,就像生命巨畫中簡單的幾筆線條,有著疏疏落落的淡泊;是生命意境中的一輪薄月,有著清清涼涼的寧靜。人生之複雜,是潑洒在生命宣紙上的墨跡,渲染著城府與世故;是拉響在生命深處的咿咿呀呀的胡琴,揮不去嘈雜與迷惘。

天地超完美,得於簡單處;人生大疲憊,藏在複雜處。人一簡單就快樂,但快樂的人寥寥無幾;一複雜就痛苦,可痛苦的人卻熙熙攘攘。這反映出的現實總是︰更多的人,要活出簡單來不容易,要活出複雜來卻很簡單。

人,小時候簡單,長大了複雜;窮的時候簡單,變闊了複雜;落魄的時候簡單,得勢了複雜;君子簡單,小人複雜;看自己簡單,看別人複雜;這不由得讓我想起<顧誠>的那首詩「你一會兒看我,一會兒看雲」我覺得,你看我時很遠,你看雲時很近。

簡單與複雜之間,也有這麼一層迷矇的關係。一眼能望穿的事物,似乎很簡單,一口古井,幽深澄澈,也可以一眼望到底,但這口古井,本身卻並不簡單。人也一樣。有時候,一個人可以一眼看穿,並不是因為他太過簡單,不夠深度,而是因為他太過純淨。

一個人有純淨的靈魂,原本就是一種撼人心魄的深度。這樣的簡單,讓人敬仰。有的人雲山霧罩,看起來很複雜,很有深度,其實,這種深度是城府的深度,而不是靈魂的深度。這種複雜,是險惡人性的交錯,而不是曼妙智慧的疊加。

人生說穿,簡單的只有生死兩個字,但由於有了命運的浮沉,有了人世的冷暖,簡單的過程才變得跌跌撞撞,紛繁複雜。

簡單,是生命留給這個世界的美麗的形式;而複雜,是生命永遠無法打撈蒼涼的夢境。

Saturday, May 22, 2010

人生健康快樂平安就好

誰為我們穿上最後一件唐衫?趁著能動時,到處遊山玩水走走吧。

各位老友,請細看這篇文章,立論很正確,對我們來說, 是不久的事,人生健康快樂平安就好!!

玉婆伊麗莎白泰勒終於和她的「小」丈夫賴瑞分手了,付出的贍養費是一千兩百萬美元。
「天哪,我三輩子也賺不了這麼多!」許多聽說的人,都叫了起來。

其實這跟美國著名的性感模特兒安娜,下嫁大她六十歲的石油大亨霍華,一年之後所得到的遺產相比,真是小巫見大巫,單安娜的訂婚鑽戒,就是廿二克拉,更甭說那高達五億多美金的遺產了。

更離譜的是「香奈兒」創業人香奈兒,七十多歲愛上只有她三分之一大的男管家米霍泹, 不但送他去瑞士減肥,為他買新車新房,讓他管理珠寶部門,更把香奈兒公司給了他。香奈兒值多少?沒人知道,只曉得! 當時一年賺的錢,就達到一億六千萬美金。

多妙啊!這些「老人家」為什麼都「頭殼壞去」? 他們竟想不到那些「小男生」、「小女生」可能圖謀他們的財產?當然也永遠不會有承認嫁娶「老夫」、「老妻」是為了利,玉婆的小丈夫說他娶麗莎,是為了保護她,跟她共創戒酒之後的新生,安娜也表示他是真愛這位提拔她的長者,視他如兄、如父,還打算跟八十九歲的老丈夫生個孩子,米霍泹更貼心了,他說如果香奈兒哪天真老不能動,他絕不會讓人把香奈兒送去安養院,而要帶她去自己的家鄉,跟他的父母同住,一起安享餘生。

大概那些「老人家」就被那甜語蜜語哄得輕飄飄了,飄上雲端,飄得見不到人間的真相,甚至飄得遠離了他們親戚、朋友,可不是嗎?當年老的父親、母親,突然宣布要尋第二春,嫁娶個小得可以作孫子女的人的時候,有幾個親人能不抓狂?

只是,俗語說得好:「天要打雷,娘要改嫁」,又有幾個人管得了?那個老人家硬是再度走過了紅地毯,花一扔,把子子孫孫全甩在背後,他們進入了另一個世界,一個由那小男生、小女生編織的世界,帶著他們的偌大財產躲了起來。

就算他們不想躲,也得躲!兒女排擠、朋友鄙視、親戚冷眼,大家一起排斥那個天外飛來的「陰謀家」、「小賤人」,也一起痛恨這個「老不修」、「老糊塗」,硬是把一對新人,擠到另一個世界去。

但是,讓我們仔細想想,當老人家能在風燭殘年,一片蕭瑟中,再找到些色彩,感染些青春,我們不是應該為他高興嗎?有人能貼身照顧他了,而且那人又年輕、又健壯,足以扶持這些走不穩的老人家,這豈不是更能讓子女放心嗎?

可是,為什麼世人總以「利」的眼光,看他們的世界?連鄧麗君生前花多少錢,為她的法國小男朋友買照相機,甚至死後的遺產,是否落入那男生的手中,都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。

大家怎不想想,在她面對年華的逝去和空閨寂寞的時候,是誰走進她的生活,走進她的心,也有 鄧麗君的朋友談到她和小男朋友爭執時,總是她先「下氣」,好像受了許多委屈,或在事後猜測可能兩個人先吵架,男孩子負氣出走,扔下氣得氣喘發作的女朋友,才造成悲劇。

問題是,她為什麼先「下氣」,她為什麼會那麼善待「他」?她又是帶著誰,一起去了泰國清邁?那是因為愛!這世上有許多愛,像是父母愛、兄弟愛、朋友愛,那些愛都很偉大,但我們也不能不承認~~沒有一種愛能取代男女間?

只是,大家常犯一個錯,認為年歲大了、名氣響了,就該成為聖人,被高高地供著,他們不再能有七情六慾,大家也似乎認定,只要年歲相差太多,戀愛就是假的,那年輕的一方,必定有所圖謀,打算把老的害死。

多年前,我熟識的一位老教授,七十多歲打算再婚,娶個小他三十多歲的女子,親朋故舊群起反對時,老教授說得妙:「你們只想她可能把我害了,怎不想想,她年紀輕輕、漂漂亮亮、自自由由,現在被我拖累,是我把他害了的!」

據說國畫大師黃君璧年近花甲,又娶小他三十歲的容羨餘女士為妻時,也有許多人反對,只是三十多年來,只見年輕的黃師母! ,放下自己的事業,守在老人的身邊,展紙、磨墨、送飯,送藥、頭髮白了、青春去了,而當黃老師九十五歲逝世之後不過半年,還在為老人帶孝拭淚的「她」也死了。

大家都說黃師母弄了不少錢,也見過許多畫款直接進入師母的腰包,可是當黃 老師逝世那天,我看到在三總哭昏過去的白髮師母,又在不久聽說她得了絕症之後,我常想這三十多年來,是她搜刮了黃老師,還是黃老師全靠了她?

當然,我們可以說那些只伺候老人幾年的才是真佔便宜的人,但也讓我們想想,當老人到了那個年歲他們父母已經死了;年輕時跟他們一起玩的朋友,已經老了;就算還有最愛他們的子女,也可能忙於自己的家庭和事業,真正在那燭火熄滅之前,伸出雙手護著,免得風吹熄的是誰?真正守在老人身邊,為他送過尿壺、蓋上被子、甚至為他讀書、讀報,把他像孩子一樣呵護,哄他入睡的又是誰?

許多年前,讀到陳薇女士寫的《魏三爺與我》,那是一段引人議論的戀情~~一位老人家,一個小女孩,在車站邂逅,老人幫助小女孩,送她回家,又幫助失去雙親的小女孩走出塵埃,小女孩成了老人的女傭、學生、愛人,為他生了孩子。

有人很不諒解魏景蒙,認為他老而無德,也有人很同情這份緣,認為老人在喪妻後,終於能得到慰藉,有人從「情」看,有人從「理」看,有人從「錢」看,也有人從「慾」看這個老少配,我不予評論,我只記得陳薇在〈刻骨銘心憶景蒙〉中的一段話:「我接到報喪的消息,趕緊拿了你最喜愛的唐山裝趕到醫院,把你從床上抱起,擁在懷裡為你更衣...」

戀戀風塵幾十年,當我們有一天老了,我們最愛的伴侶說不定先走了;我們最愛的孩子或許遠遊了;我們最要好的朋友都動不了啦,是誰,為我們穿上最後一件唐衫?

早點知道人生會更好

本書作者透過一萬五仟人所推薦的五百位有智慧的長者(六十歲以上),訪談其中的兩百三十五位而寫下此書。原本作者設定長者為五十歲以上(作者剛好四十九歲),但經過訪談發現,五十歲跟六十歲的長者在心態上還是有所差別的,五十歲感覺還像是現在進行式,而六十歲的人,才會開始「回顧自己的人生」,歲數的神秘數字對人們心理還是有一定程度的影響。譬如,孔子的:「三十而立、四十而不惑、五十而知天命、六十而耳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,這樣的歷程在智者如孔子來說應是比一般人早的。孔子五十而知天命,而在本書所採樣的北美的「長老」,顯然是要到六十歲才比較能夠知天命。以我目前的進度來看,到了37歲才有「立」的感覺,到了四十歲要達到「不惑」的境界,可能還需要再加把勁。

這本書所揭露的「五個你在死前必須知道的一件事:『忠於自我』、『不要有遺憾』、『學會愛人』、『活在當下』、『施比受有福」這些事,年輕的我們很容易就忽略,這些都是「老生常談」,但是,我漸漸發現越是「老生常談」的事,有時候越不容易去「實踐」。你會發現:「這些事情我早就知道了」,而問題在於:「你有做到任何一點嗎?」你知道要對家人好一點,但你是否常常跟家人吵架?你知道要多花點時間陪陪家人,但你是不是常常只顧著工作,下班只顧著看電視?忽略了你身邊親愛的人?「老生常談之所以老套就是因為大家都做不到」全世界最有名的汽車銷售員喬吉拉的銷售術是:「只要不斷發名片就能成功」,聽起來容易,問題是「你試過嗎?大部分人都不去做,去做的人就成功了。

有些事情年輕的你可能真的無法體會,你可以嘗試將自己當作只有半年可活(或是想像老年的自己),你大概就比較能夠有所體會,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,當遇到人生重要的決擇時,試著喚醒心中的老年的自己,你可能可以做出更適當的決定。

以下我所摘錄的重點越是讓你覺得「老生常談」,你越是要深思,你做不做得到:

「人類最渴求的兩件事:追求人生的『幸福』和『意義』。」

「第一個秘密:忠於自我—忠於內心深處的那個我,並且活得有目標。」

「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條自己最嚮往的道路,如果我們跟著那條路走,最後就會看見幸福。」

活得有目標,自問三個關鍵問題:「一、我有沒有跟隨自己的心,忠於自我?二、我的人生有沒有專注在我覺得真正重要的事上面?三、我現在的樣子符不符合我想當的那個人?」

常常自省:「一、我今天是『累得好愉快』,還是『累得不滿足』?二、如果是『累得好愉快』,是為什麼?如果是『累得不滿足』,又是為什麼?三、如果我希望明天過得不一樣,我該做哪些事?」

「永遠都不要停止問自己有沒有跟隨自己的心,要時常自省目前的生活是不是你想要的。」

「如果有什麼事是你很想做的,那就趕快做!如果你跟隨自己的心、忠於自我,你想做的事就會實現。」

「第二個秘密:不要有遺憾—如果我們想要人生沒有遺憾,就必須鼓起勇氣朝我們希望的方向前進,而不是設法規避心中的恐懼;如果我們想要人生不要有遺憾,就必須學會接受,人生不如意之事,時常八九」

「我們稱為『失敗』的東西,往往能讓我們學到最多經驗。」

「多冒點險:心理上的冒險,你會希望自己多冒點險去追求自己這輩子真正想要的東西。」

「覺得自己的人生幾乎沒有遺憾,是因為他們用不同的態度去面對遺憾。」

「他們拒絕讓自己被挫敗擊倒。」

「第三個秘密:學會愛人—最重要的並不是懂得感謝別人對我們的愛,而是學會把愛分給別人。」

「愛是一種選擇,選擇當個有愛的人。當我決定成為一個有愛的人,而不是找愛的人時,我整個人就有所轉變。」

「這些被公認為瞭解人生幸福和意義的人,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自己的腦裡種植花朵。」
「我們心中的想法對我們看待事物的眼光有很大的影響。」
「把愛的關係排在生活的第一順位。」
「能夠用心經營人際關係的人,通常都很快樂。」
「如果你的人生有愛,還有一份讓你覺得有意義的工作,你就會覺得幸福。」
「有時候,你會很容易忘記用尊重的態度對待你愛的人,而這是所有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一環。」
「必須用平等的立場把另一半當作缺一不可的好搭檔。」
「如果你的人生有愛,你就會感到幸福。」

「如果我們能夠學會去愛,用心關懷我們每天遇到的人,我們在無形中就實踐了做人的核心價值,因為自己的存在,而讓這個世界更美好。」

「第四個秘密:活在當下—活在當下的意思,並不是只要我們學會面對人生的每一秒鐘,他有更深的涵意,而我在這些生命智者身上看到的核心涵意就是:把每一天當作一份從天而降的禮物。」天上掉下來的禮物^_^

作者結束訪談後所做的改變:「我每天早上起床後,便開始利用一些時間冥想,我感謝自己今天還活著,期許自己接下來一整天都能夠用心生活。在每天結束前,我也會再冥想一次,感謝當日所發生的美好事物。」

「擔心未來只確定會有一個結果:減少我們此刻的快樂。」「擔憂從不會減輕明天的哀傷,但一定會減少今天的快樂!」

「相信我們自己才是自己悲喜的主人。」
「所有的正面情緒都是自己決定的,並不是外在世界幫我決定的。」
「感激不只是一種態度,更是一種重要的生活哲學。」
「我們都無法掌控事情的發展,但我們能夠控制自己的反應,也能夠選擇用心生活,用感恩的心認真面對每一天。」

「第五個秘密:施比受更有福—人生最重要的是你踏過的足跡,整條路因為你來過而有所不同。」

「付出最多的人擁有最大的快樂。」
「真正快樂的人是付出的人,不是接受的人。」
「我們都能夠選擇付出,選擇用和善的方式待人。我們都有能力選擇去愛人、選擇對人慷慨一點,讓這個世界因為我們而變得更美好。」
「我們都有影響力,只是當下我們未必知道。」
「最快樂的人就是無私的人。」

「如果你不開心,你應該想辦法找機會幫別人忙。如果你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,你只會越來越不開心,但如果你有機會幫別人忙,你的心情自然就會變好。快樂,來自於幫忙和關懷。」

「快樂的人並不怕死。怕的是沒有盡情生活。」
「只要開始,永遠都不嫌晚。」
「重要不在我們何時發現這些秘密,而是我們確實發現這些秘密;當我們瞭解並實踐這些秘密,我們的人生就會開始改變。」

「種樹的最好時機是二十年前,第二個機會是今天。」

Wednesday, April 21, 2010

人生得失總是零【學習電子報】

作者﹕何權峰(暢銷心靈文學作家)

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事情,總是有一得必有一失。愛情能夠給你歡樂,但它同時也給你痛苦;財富可以給你享受,但它也會帶來苦惱;成功使你快樂,但是當失敗之後,痛苦將變得強烈而無法忍受。

如果你期待某件東西,而你得到了,那是一種快樂。然而相對地,當你失去的時候也會感受到等量的悲傷。得到時是八分快樂,失去也會有八分的痛苦,那個總數幾乎是一樣的。

有人得到了財富,卻可能失去了健康、家庭或感情;而有人在事業和成就少了三分,則在生活品質、身體健康或時間自由方面多得到三分。有些東西看似不公,如果你細想下去,其實是公平的。

有人認為有錢人比較快樂,這是錯的。一個窮人用幾百塊就能得到的快樂,等他有錢後,可能要花幾萬塊,甚至幾十萬才能得到同等的快樂。

當你口味越重,那些東西的口感就越差;當你錢越多,那些錢的價值就越小;當你肚子很餓的時候,給你一顆饅頭那是美味,但當你吃了五顆饅頭,你就會食不知味。

錢太多的人怕被偷被搶;房子太大的怕打掃;吃太多的怕胖,吃太好又怕死。你看,現在有錢人都吃些什麼,都在吃生菜水果、蕃薯,根莖五穀類,在喝牧草、小麥汁,這些其時都是以前窮苦人家或給動物吃的。

這讓我想起一則故事。有一隻狐狸,看見圍牆裏有一株葡萄,枝上結滿了誘人的果實,狐狸垂涎欲滴,牠四處尋找入口,終於發現一個小洞,可是洞太小了,牠的身體無法進入。

於是,牠在圍牆外絕食六天,餓瘦了自己,終於穿過了小洞,幸福地吃上了葡萄。可是後來牠發現吃得飽飽的身體,讓牠無法鑽到圍牆外,於是,又絕食六天,再次餓瘦了身體。

所以我說,那個總數是一樣的,不是嗎?

鼴鼠是一種寄居在下水道的老鼠。

一隻在大河附近,天天飲滔滔江水的鼴鼠,和一隻在下水道飲水的鼴鼠,並沒有兩樣。事實上,一隻小鼴鼠的腹中又容納得了多少水?飲水過量,除了撐死之外,又有何益?

即使我們擁有了全世界,我們也只能日食三餐,夜寐一床。就算你擁有一百張床,你也只能睡一張床;就算你擁有一千雙鞋,你也只能穿一雙。就算你可以點上一百道菜,但你能吃多少?最多就只能撐飽一個胃,不是嗎?

人來到人世本來就是來體驗的,每個人的財富地位或許有高低之分,但對快樂和幸福的體會並沒高低之別。只是有錢人的快樂比較複雜,窮人快樂比較單純,就只是這點差別。同時擁有幾個男人或女人,並不會比較單純一個的人還幸福。

當你是快樂時,悲傷便在一旁窺視;而當你是痛苦時,那隨之而來的就是歡樂。到了最後,你會發覺,每一樣都配得好好的,每一種痛苦與快樂,每一樣你所得到的和失去的,好的與壞的,到了最後,你仔細去算算看,加加減減之後,那個數字將會是一樣的。

或許有人早一點得到,有些人晚一點得到;有人先失去,有人晚失去,但那個總數將會一樣。你曾經有多少快樂,當你失去就會有多少悲傷。到了死亡每件事都會變成一樣。

死亡會讓一切都變得公平,在死亡當中,沒有富人或窮人之分,不會說有錢人死的比較舒服,窮人死的比較痛苦。死亡會顯露全部,它一直都是十。

有人得到十分,到他離開時候,他就必須失去十分,那將是「十分的痛苦」,這是絕對公平的。

有人得到三,有人得到七;得到三的,只要三分幸福,就可以得到七分快樂;得到七的,擁有七分幸福,卻只能得到三分快樂;有人先得到,有人後得到,有人什麼都沒得到。

先得到的可能先失去,後得到的後失去,沒得到的就不會失去。那個總數是一樣。所以,人生真的不必太計較,不必刻意去算計,只要去體驗就好。

摘自:《微笑,當生命陷落時》高寶出版提供

<報長 笑遊人間的話>:
  人生的得與失並不是那麼簡單就能分的清楚的,從古至今常有人因禍而得福,亦有人因得到而遭禍,以宗教的角度來面對人生,不因為得到而歡喜,因為它終將離你而去,不因為失去而悲傷,只因它原本就並不屬於您我,失去只不過是回歸虛無。

目前的財富、名聲、物質等各種事務,我們只是它短暫的擁有者,但有擁有就會有失去的一天,不要因為這一天的來臨而讓自己變的心灰意冷倍受打擊。

狐狸這一篇寓言故事雖然是想表達徒勞無功,但看在 笑遊人間眼裡,狐狸在吃葡萄這件事的結果雖然和開始時一樣,但換個角度想至少狐狸有享受過吃葡萄的樂趣,在往後的日子裡還能時時刻刻回味那段吃葡萄的美麗回憶。

雖然故事的開始與結果是相同的,但相信這件事卻能深深的烙印在狐狸的記憶之中。

人生即使到頭總是零,我們亦要珍惜知足現在的每一刻。

心中的佛光【學習電子報】

在自己心情最沮喪消沉的一段日子,偶然看到一則禪宗故事,看後心情豁然開朗,止不住自言一句--原來生活可以如此簡單過

有一個老和尚在垂暮之年,他想把自己的衣缽傳給一個弟子。

可他的眾多弟子中有三人悟禪極深,老和尚一時難以擇誰為傳人。

一個暮色蒼茫的傍晚,老和尚猜到自己的壽命將止,該到他決定繼承人的時候了。
他叫來三個弟子,吩咐他們出去各買一樣東西,看誰買的東西既便宜又能塞滿禪房。

老和尚給了弟子們各人一枚銅錢後,有兩個單子出去了,可是另外一個弟子卻端坐在老和尚身邊打禪,沒有行動。

不久,有一個弟子回來了。他告訴老和尚,他已買來了幾車的乾草,足可以添滿禪房了。

老和尚聽後,搖頭蹙眉,非常失望。

接著,另一個弟子也回來了。只見他從袖子中取出一支蠟燭,然後把蠟燭點燃。老和尚見狀,口念「阿彌陀佛」,臉上露出了非常滿意的神色。

這時,老和尚把目光盯向了他身旁的弟子。

只見那弟子起身,將銅錢還給老尚,雙手合十說:「師父,我買的東西就來了!」說完他吹熄蠟燭,禪房一片黑暗,那弟子將手指向門外說:「師父請看,弟子買的東西已經來了。」師徒背向門外望去,只見東半邊天上,一輪滿月剎那間從地平線上躍出,冉冉上升。金色的月光照進禪房,禪房裡灑滿光輝,一片通明。
老和尚警訝得半晌無語。禪房裡一時寂靜非常。

許久,老和尚才問打禪的弟子:「你何以想到此法?」

弟子雙掌合十卑恭著師父,說:「乾草固然能裝滿禪房,但卻使禪房不潔而黑暗,雖價廉而實平庸所為;蠟燭小如手指,不值一文,然燭光能充盈禪房,買燭者非上智而不能為也!」

弟子沉吟片刻,神情肅穆,繼續道:「月光既出,玉宇澄清,月光可謂九天中最無價之物!月光為何物?月明則天明;天明則地明,天明地明則心明;然佛明四宇,佛明我心,可見月光乃我佛也!今我不取一文得到我佛,只因我心中有佛光!」

老和尚聞言,脫下袈裟披在打禪的弟子身上:「你心中的佛光,乃上智中之至聰至慧者也!」

老和尚選到了傳人,我也悟出了生活的禪意--心中的佛光,誠如我們生活中的快樂美滿、幸福溫馨,乃至一切的真、善、美……

原來,只要我們心中裝有快樂、幸福……生活就會像月光毫無保留地普照我們的心裡,從而讓我們遠離煩惱、憂愁、沮喪、消極……。